人物风采
独辟蹊径 大胆探索 以博之策 创捷之径
发布时间:2013-06-07 12:21:54 来源:系统管理员

  张展,男,1961年出生。1987年毕业于无锡轻工业学院工业设计系(现江南大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应用艺术设计学院院长、教授、民进会员;上海市第十四届人大代表。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理事、上海工业设计协会副理事长、上海设计创意中心副主任、上海设计创意产业中心副总策划师、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评委、中国包装创意设计大赛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上海创意设计师协会时尚设计委员会副主任、“上海青年高端创意人才促进计划“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原创设计(大师)工作室领衔大师上海工业设计协会副理事长、上海设计创意中心副主任、上海创意产业中心副总策划师、上海创意设计师协会时尚用品设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原创设计大师工作室领衔大师、“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专家评委、“中国包装创意设计大赛”专家评委、“上海高端青年创意人才” 专家评委。主持设计的作品曾获得上海首届工业设计作品大赛一等奖,2010上海世博会“公众参与馆”标志征集一等奖, “2010上海设计双年展”景观设计大赛金奖、第二届、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2010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优秀毕业设计展”等各类奖项。

  

  一、 明确定位,培养应用型设计人才
我是2003年从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来到二工大,担任学校应用艺术设计学院院长职务的。当时的二工大正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学校正从“成人教育的排头兵”完成向“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转型。记得当年学校“十一五”制订了“一年打基础,三年争飞跃,五年攀高峰”的发展规划。其中包括了学科专业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基本建设规划等许多内容。规划中提到的“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是落实学校发展规划两条重要的战略途径,在此背景下,学校为了营造文理交融、科学艺术相得益彰的综合素质培养的氛围,同也是根据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对应用艺术人才需要,而建立了我们这个应用艺术设计学院。新设立的学院有艺术设计和工业设计两个专业,艺术设计下面又三个研究方向:数字化信息传达设计、现代产品设计、现代生活空间设计。可以说我们学院是随着上海社会经济和学校大发展的背景下建立起来的。
学院建院之初,我们就以培养应用型设计人才为目标,努力把学生培养成掌握一定现代设计理论和先进的设计观念,拥有较强的市场分析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熟练掌握专业设计技能和动手制作技能,在实际工作中具有鲜明应用型特色的、适用于相关产业和设计公司的知识型高技能应用型设计人才。这个时候学校刚刚搬迁到浦东金桥新校区,金桥地区是国际型知名企业汇集的宝地,学校进一步确立了“以地方为中心”和为企业服务的办学理念,使学校的发展迈入快车道,但这对教学、科研以及人才培养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全面提高全校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学质量和水平,以适应学校在新的起点上向更高层次的发展,学校在不同层次不断向教师灌输教育为社会服务的思想,鼓励教师参与科研和教学改革,也多次请社会上知名专家来校作学术报告,调动了大家参与科研与教改的积极性。
在这个大背景下,我们艺术学院的发展从一开始就注意瞄准社会需求、瞄准行业标准、瞄准人才规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地方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走上了产学研合作办学之路,以社会作为艺术教学的大舞台,在这个大舞台上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一流技能。

  二、大胆创新,探索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
2007年学校搬迁浦东五周年,为实现校区、社区、工业园区的三区联动,校党委领导班子为探索“零距离”、“定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建立长期战略伙伴关系,为社会培养各种层次的技术应用人才,提出了“创特色学科,树品牌专业,建精品课程,铸一流技能”的理念,对此我印象非常深刻。
我们应用艺术学院所建的专业,正是顺应了历史潮流,注重实践、能力创新、校企合作、服务社会的特色,同时也是以人为本根据社会需求来定位的。应用艺术设计是艺术领域中的一门针对性和实用性很强的艺术类型,同纯艺术(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相比它不以欣赏为根本目的,除了观赏性外,它更注重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用问题。由于种种原因,以往学校的教学工作往往只注重课堂教学,学生和老师都是从书本到书本,用所谓的标准答案来衡量学生的能力,忽视课外社会实践。这就容易造成理论和实践脱节,教学缺乏活力和创新,学到的知识陈旧过时,解决不了现实问题,效果不佳。而当今世界发展迅速,新鲜事物和热点层出不穷,很多新课题需要我们去攻克,很多新方法和手段需要我们去掌握,这都是课堂教学所不能满足的。学生阶段是思维和认识活动最活跃的时期,他们善于接受和吸收新生事物,而教学落后于社会发展的现状严重地束缚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常常使走出校门的学生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感到茫然和缺乏自信。因此社会是教学工作最有活力和最能体现价值的场所,让教学尽早融入社会,使学生尽早接触社会就成为了我们的追求。
2007年,我们学院班子制订了以突出了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培养计划,设置了九大能力模块。这九大能力是学生毕业时应具备的能力,并按照能力模块来设置相应课程,由这些相应的课程来支撑能力培养。我们的学生,读了四年书,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全在计划里体现,非常清晰。所以,一看我们的培养计划,就知道是突出能力培养的,这一点很有特色。
根据这个培养方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大胆探索。教学与社会相结合的途径和方式很多,根据学校的发展定位和我学院的特点,结合社会实际,我们对现有的教学方式、方法、手段进行了与时俱进的教学改革。一方面是常规教学,一方面是教学模式的改革。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尝试结合设计项目开展教学。这一年,在艺术设计教学方面,我们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倡导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互动,倡导“工作室”的新颖教学模式。“工作室”是现代社会中出现的新名词,主要目的是要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培养各方面的能力。它打破了以前的教学模式,以项目为载体,将知识性、 趣味性、实战性作为教学的首要标准,这个构想是把工作室教学直接和生产实际相联学院,把设计、制作和理论学习紧密结合在一起。将学生所需要的知识在设计实践中以相对精简和直观的教学方式传授给他们,这样教师授课更加简洁生动,学生接受更加容易消化,教学内容更加切合实际。通过在项目工作室的学习,学生除了学习掌握艺术设计的理论、设计方法、制作技能外,还可提高组织协调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往老师上课,设计的课程都是自己虚拟的项目,是教师自己发挥出来的,学生交上作业,老师自己评价就可以了。我们认为这样的教学过程太单一,老师的评价并不一定客观。在此背景下,这一年我们创造了以项目工作室为载体、在师生主动参与社会竞争中进行专业教育的新模式。这种强化了专业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使学生具备了比较扎实的设计理论、先进的设计理念以及掌握了一流的设计技能,受到了人才市场的欢迎。
这一年,我们通过“工作室制模式”的教学改革,结合社会实际的具体设计项目,按照实际要求完成项目,经过一些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认可。

许多学生在企业完成了毕业设计,课堂与企业的界限被完全打破,学生的作品受到企业的欢迎,学院的毕业生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可,当时课程改革的特色很突出,很多专业建设都受到了较高的社会评价。

  三、一显身手,参与社会竞争成绩骄人
从2004年开始,我们就以社会上艺术设计方面的竞争招标活动以及重大活动的设计项目作为艺术设计教育载体参加了一系列社会竞争的项目。这些项目的社会影响非常大,实战意义远远超过其他项目,这也是艺术教学与社会相结合的一种极佳途径。在参加社会竞争的项目运作上,我们取得了很大的成功。2002年上海获得了2005年第4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举办权,这是上海跨入21世纪首次举办的世界最高级别单项体育赛事。随后进行的会徽和吉祥物全国征集活动,吸引了很多设计单位和专业院校的注意,大家都把它作为参与社会实践和展示竞争实力的舞台。我学院也组织师生积极参与,为积极参与此次活动,我学院成立学院专业指导小组。根据我学院实际情况,重点发动二年级师生参与,一年级师生自愿参与,并严格制订了设计进度表,提出重在参与,争取入围,力争夺标的口号,力争通过此次活动,使师生在参与社会重大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高。根据我学院成立时间短,当时学生只有二年级,理论基础和设计能力尚在提高之中的实际情况,围绕该项目,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弥补我们的不足。我们根据“项目设计工作室”的教学组织形式对师生进行组合,针对学生在设计工作中缺少的知识和能力进行突击补课,很多课外知识组织专家教师进行讲解,经过不懈努力,最终我学院师生设计的会徽和吉祥物经领导和专家联合评审中标,并在法国举行的国际乒联代表大会上得到正式确认和批准。当2003年4月9日在上海奥林匹克俱乐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正式向全社会发布时,几乎所有主要的电视、报刊、广播媒体都进行了报道,如中央电视台、上海电视台、上海东方电视台、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文汇报、解放日报、新民晚报及外省市如北京晚报等。此次获奖的消息通过媒体的宣传报道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通过宣传报道扩大了我校的知名度,为学校赢得了很大荣誉。对我校和我学院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有力促进了我学院的教学改革工作。
接下来的几年中,在我们学院师生们的积极努力下,我们又参与了大量的社会实践活动,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如:第4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会徽和吉祥物的设计奖,2004女子沙滩排球世界巡回赛中国上海金山公开赛吉祥物设计奖,2004年中国上海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吉祥物设计入围奖,2006年世界游泳锦标赛吉祥物设计入围奖,“东方之星”全国大学生设计大赛铜奖,现代工业产品设计作品获第六届上海国际工业博览会一等奖和优秀奖,油画作品《上海的九月》获第十届全国美展铜奖;我们还参加了中国2010上海世博会场馆标志设计,获得 “公众参与馆”标志征集一等奖并被录用,世博会“志愿者海报设计征集评选活动”中标并被录用, “2010上海设计双年展”景观设计大赛金奖、第二届、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2010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优秀毕业设计展”等各类奖项。许多学生在企业完成了毕业设计,课堂与企业的界限被完全打破,学生的作品受到企业的欢迎,学院的毕业生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可。我们的教师还多次获得上海市“创先争优 世博先锋行动‘五带头’共产党员”、“上海市育才奖”、“上海青年高端创意人才”等称号,教师的作品有的获得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海馆主题策划方案有奖征集活动”奖项,有的中标被录用为“第4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第14届国际泳联世界游泳锦标赛”的会徽、吉祥物,有的在专业的作品展览会上获奖并被收藏。同时,我们的师生还参与设计了许多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项目,如第二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海报设计,(东方号)列车、江南重工、龙头股份的CI设计,芦潮港旧镇改造、洪泽湖旅游度假村的规划设计等,为国际跨国公司和国内知名企业进行学院列产品设计和开发,有百余项产品设计获得国家设计专利。
通过参与高水平的社会竞争活动,我们提高了同学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教学方法更加丰富。同学们的专业技能也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锻炼,更主要的是他们接触到了一流的设计水平,了解了不同的设计风格和理念,它的丰富性和实效性是课堂教学无法到达的。此次收获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自信心,使他们学习和参与社会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很大提高。
在这期间,我还带领着团队经过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后,帮助浙江民营企业“得力”公司构建了一个创新设计发展的战略规划及分步实施计划,从自主设计的新产品逐渐投放市场的1-2年起,“得力”的市场销售额开始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从此走上了创新驱动的发展轨道,提高了核心竞争力,成为中国文具行业销售排名第一的龙头企业。可以说在参与社会竞争中,我们提高教与学的水平,教师由于参与竞争保持了国际一流设计水平;学生由于参与社会竞争掌握了设计的理念和方法。

  四、成立上海工业设计发展中心,开拓创新学校产学研结合
2010年是一个很关键的年份,那一年世博会在上海召开,我们获得了上海世博会“公众参与馆”标志征集一等奖, “2010上海设计双年展”景观设计大赛金奖、第二届、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2010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优秀毕业设计展”等一系列奖项。同时,这一年也是我们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校庆五十周年。为了能更进一步融入浦东,对浦东社会经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结合上海“十二五”规划中优先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精神,充分发挥我们学校在创意产业领域中的优势,我提出了与浦东新区紧密合作共建“上海工业设计发展中心”的想法,以落实浦东新区政府对创意产业的发展规划和建设要求。
当时工业设计产业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的核心部分,其发展水平已经是一个国家工业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工业设计的意义已经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呈现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时上海已定位成为“联合国创意城市•设计之都”,我希望打造的“上海工业设计发展中心”,旨在解决中国工业设计发展中的实践和理论以及能级提升的瓶颈问题,使其成为支撑上海和周边地区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 “设计、技术创新源”和“产业孵化器”,成为区域工业设计创新及技术支撑的中心,为有效提升上海工业设计产业和设计教育水平,避免与兄弟省市工业设计产业和设计教育同质化,为实现创意设计缺少市场转化条件而不能成为具有市场价值的商品等问题的解决提供功能化服务平台,成为提升上海工业设计核心竞争力的引擎。
2012年,“上海工业设计发展中心” 就在浦东金桥地区挂牌成立,成立后就面向全社会的企业及设计院校开放并提供功能化专业服务。在此平台上我们充分利用了高校科技与行业融合优势,以创意为先导、科技为支撑,服务于现代制造业、设计企业以及设计院校。通过中心各主体功能的系统运作,我们凝聚了一批国际国内知名优秀设计企业及设计研发机构落户浦东,形成了各方资源汇聚浦东,实现工业设计高层次错位发展的良好态势。目前“上海工业设计发展中心”的五大主体内容包括了工业设计人才培养、工业设计服务、实现创新设计的技术与信息支持、工业设计大赛成果产业转化及设计新秀打造以及设计成果推广。中心以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为基础整合上海及外省市高校优质设计教育及企业工业设计资源,建立起了以“产、学、研”为特色的设计、教育实践联合体,实现了设计教育与产业的有机融合。同时,我们也紧紧围绕国家工业设计发展的政策动态,在长期规划、引导培育、政策配套等方面下功夫,以进一步提升上海工业设计核心竞争力促进上海工业设计产业和教育的加速发展。

  五、十年磨一剑,强势打造二工大应用艺术设计品牌
这十年里,各级领导也对我们的发展也相当重视,不断地给予我们指导和支持,其中时任市委领导龚学平、刘云耕都亲自来过我们学院调研,并给予我们热情的鼓励。

  

  现在,我们学院拥有独立的教学大楼和实验场所,教学大楼面积达6000多平米,实验场所面积达1500平方米,设有陶艺工场、琉璃工场、摄影工场、造型工场等;学院还建立了密切的校企合作基地;教学辅助设施设有:师生作品展示厅、现代设计中心、设计资料室、多媒体教室等。学院教学设施先进,师资力量强大。目前学院设有艺术设计(艺术类)(下设数字化信息传达设计、现代产品设计、现代生活空间设计三个方向)和工业设计(工科类)二个专业,在校生六百多人。学院以培养应用型设计人才为目标,培养掌握一定的现代设计理论和先进的设计观念,拥有较强的市场分析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熟练掌握专业设计技能和动手制作技能,在实际工作中具有鲜明应用型特色的,适用于相关产业和设计公司的知识型高技能的应用型设计人才。历届毕业生就业状况良好,2012年就业率达98.1%,签约率达94.1%创历年最好记录。
在这十年中,我们应用艺术设计学院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和探索中不断成长。目前,学院本科专科共存,以培养适应不同岗位的各类设计人才。本科层次的应用艺术设计专业,根据社会分工的需要,设置了数字化信息传达设计、现代产品设计、现代生活空间设计三个专业方向。该专业以现代艺术设计理论为基础、以社会及产业发展为背景,结合上海国际大都市的定位,实行学科交叉,产学互动。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理论基础,具备相关综合学科知识,同时具有较强的市场意识和创新意识,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审美能力和创业能力,体现新经济时代设计人才特点的应用型设计和管理人才。
如今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世界第二,相应的,我国的就业市场的规模也很大。目前,对于那些在各个专业领域当中都能体现良好品质、扎实基本功及较好的理解学习能力的人来说,就业形势应该还是比较好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 我觉得这段话十分正确,而且非常重要。真正要解决就业的办法,就是要不断思考怎么培养出社会和企业需要的人,并将解决方法深化到学校内涵建设当中去。这也是我们不断探索“零距离”、“定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应用设计人才的初衷,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通过这十年的努力,我们打造出了自己的特色品牌。
 

copyright©2019 版权所有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沪ICP备19020926,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海路2360号 邮编201209 技术支持:信息技术中心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