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致公》2009年第8期发表陈冠玲文章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1-05-24浏览次数:0

        《上海致公》2009年第8期刊载了我校致公支部主委、电子与电气学院副院长陈冠玲文章《从二工大的变化中感受上海城市发展》。

 
       全文如下:
 
从二工大的变化中感受上海城市发展
 
       在上海,无论你是土生土长的上海本地人,还是乘改革开放的春风来上海谋发展的新上海人,你都能从生活的各个角度感受上海的飞速发展,感受到上海的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的变化,感受到上海改革发展结出的累累硕果。
       虽然我到上海的时间不长,但我的工作和生活经历也在短短的几年内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种变化常常让我感慨万千。
  一、单位的变化
  2001年,我从外地作为人才引进来到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当时,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由几个分布在上海各个区的几个分校构成,总校在陕西北路80号一幢灰色的大楼里。到单位报到那天,我心生疑惑,这也叫大学?没有操场,没有全日制大学生,没有像样的学生食堂,没有图书馆……,这所大学离我印象中的大学差距太大了。
  2002年9月,为配合上海城市规划建设,加快上海高等教育的发展,在上海市政府与市教委的统一规划部署下,上海市对各高校的资源进行整合,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整体搬迁至浦东金海路。这是一所新建的大学校园,虽然,校园内新种的树木还不茂盛,绿色的草坪还显得稀疏,但校园的整体布局让这所大学已经像大学的样子。也感受到一所大学所应焕发出的活力。在随后的几年里,学校快速发展,实验室装备了先进的实验设备,教室里除了黑板以外还装备了新型多媒体教学的计算机、投影仪等,图书馆开放了电子阅览室等……学生人数也由原来的5000人左右上升到现在的万人之多。短短几年时间里,学校无论从内涵建设还是软硬环境建设,都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些退休的二工大教师回到学校都非常激动,他们曾经为之奋斗的地方已今非昔比,特别是学校培养了大批应用型人才,为上海经济发展发挥了独特作用,对此他们深感自豪。
  二、交通的变化
  2002年,学校刚从陕西北路搬迁至浦东金海路,在地图上看学校所在的金海路在浦东的最东边,外环路以外。虽然,学校比我刚来时更像一所大学了,但那时候感觉浦东金海路外环路以外是那么的遥远。乘坐地铁是最快捷的,但当时只有1号线和2号线两条轨道交通,而且地铁并没有直通到金海路。从我家里到学校的出行交通只能选择地铁1号线换乘2号线到陆家嘴再换乘公交车,每次去学校往返将近4个小时,仿佛是到无锡出一趟差。那时候上班,每天早上5点半出门,晚上7 点半返回,披星戴月真是辛苦。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飞快流逝,每个学期的轮回,让我在送走一批一批的学生的同时也忍受着往返路途的辛苦。与此同时,上海市轨道交通建设也在我毫无知觉的情况下快速发展,地铁线路在悄悄地增加。有一天,我忽然发现地铁6号线已经开到金桥路了,换乘6号线可以大大地缩短我的出行时间。与此同时3号线、4号线、8号线也在齐头并进加紧建设。在4号线环线通车的时候,我的出行选择可以有8种之多。有时候,在一个几条线路都可换乘的大的换乘站我会观察不同地铁的到站时间,哪个先到我就换乘哪个,方便快捷得超出我的想象。
  所有的上海市民都能感受到轨道交通的发展带来的方便快捷。过去,上海市民出行若横跨几个区,在地图上看走个对角线的话,则要换乘几部公交车,要花上将近一天时间,而现在上海的轨道交通网络可以让上海城区各个角落的市民在1小时内到达目的地所在的区域。而这些奇迹的发生就是这短短的几年时间。
  三、道路的变化
  在轨道交通变化的同时,路面交通也快速发展,高架、中环、外环的建设,让开车族也感受到出行的便捷。虽然,我们的城区范围越来越大,但道路的延伸,私家车的普及让我们感觉空间的距离越来越短。现并入大浦东的南汇区,原来感觉是那么的遥远,而现在,由于道路的通畅,从浦西到南汇开车行驶在四通八达的中环和外环上半小时左右就能到。
  随着城市的发展,轨道交通、公路交通的网络日趋完善。随着交通立体网络的形成,人们对上海这座城市的地域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来的“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的观念已经彻底改变,上海的城区概念在人们的脑海里已经扩大了,只要轨道交通能到达的地方都属于上海的城区,都是市民可以接受的。原来松江区的九亭、闵行区的浦江镇、浦东的康桥地区都是上海市民印象中遥远的乡下,而现在这些地方是上海市民投资购买房产的热点地区。
  上海改革开发以来发生的变化不胜枚举,我们每个上海市民都能切身感受到。有些在外地工作的老上海人现在回上海,会发现他们当年熟悉的街道有些陌生,他们熟悉的马路上又多了几条新的公交线路。即使是现在常驻上海的市民,也会发现这座城市在他们的眼皮底下快速发展,他们发现一幢幢大楼拔地而起,一条条马路不断拓宽,城市的绿化面积不断扩大,环境变得越来越优美。
  随着2010年世博会的来临,这种变化的速度还在加快。作为一个上海人,我为能够参与城市的建设发展而自豪,为能感受城市的变化而幸运。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让我们在各自的岗位上继续努力,为上海有更加美好的明天继续添砖加瓦。
 
统战部